见芒种将至,心中欣喜。从农历来推算,以立春为岁首,芒种所在的第五月正是“午月”,唐代韩鄂的《岁华纪丽》云:“月号正阳,时惟端午。”端午节正在五月初五,一般来说不离芒种节前后。今年农历“闰二月”,端午节与芒种相隔十六天,亦可视作差不离了。
芒种,从前都将它看作一年当中第一个庆贺收成的节日,热闹程度并不逊于秋节。此时,桑葚、樱桃已然成熟,水果铺里已将这些果品摆在显眼之处。粽子更是这个时节不可或缺的特色食品。马路上已见有人拿了一根一米来长的竹竿,上面挂满了动物及灯笼式样的香袋,在沿街兜售,香气扑鼻,喜气洋洋。我书桌前的木窗上挂了两只葫芦状的香袋,四年前在杭州清河坊上“方回春堂”买来,香袋下系黄豆大小的铜制小风铃两颗,风过微微有声。
吃粽子的时节,总要提汨罗江的那些事。其实,在我心中,会很自然地想起儿时对粽子的向往。一年之中就在这几天里可吃粽子,显得郑重又珍贵。母亲用毛笋箬壳包的粽子,个头很大,戏称为“狗头粽”,五十多年前,我一次就能吃一只。我们常说“小时候的味道”,我想这味道应该是对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忆,还有对家的温暖与当时健在父母的怀念。
这芒种时节,玫瑰可珍。五月中旬那会儿,多见人手执玫瑰花的。曾有一说,玫瑰花“色粉红气清远,藏落英于书册中,经年色香依然”。还有以为“玫瑰赤珠之可珍者也”,寓意是很美好的。
儿时来宁波乡下,常去凉亭坐坐。听农人说:“芒种,芒种,就是忙种田”。这亦说得妙,看《说文》,称麦为“芒谷”,这“麦芒”就是细刺,此节气正值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又逢晚谷等播种。田间地头于此时收割、播种,倍加繁忙。白居易在《观刈麦》诗中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可见芒种是一个关键的时节,当年乡邻日夜在田头忙,说“把节、把节”,就是将节气把得牢,而俗语“把节”也指做事勤快,有夸奖之意。
说起“把节”,就想到即将到来的高考了。十八年前,儿子在上海南浦大桥附近的中学里参加高考。等候在门口的家长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多数人说着上海话,有一对福建三明来的夫妻,小时候跟父母从上海去三明,现带了儿子回上海高考。许多人跟我们说,你们是从宁波来的,那里的教育质量好呀,考试不用担心。当年上海填报志愿,是在公布成绩前填写的,正说起,那对福建三明的夫妻说,准备给儿子填报清华大学。那几天,气候闷热,时晴时雨。
六月份,有孩子参加高考的,都在算分数,等成绩报告单,总有一些焦虑。这时节,黄梅天也来了,雨水也多了。过去,我住乡下,门前有天水缸,将梅雨收蓄起来,以供烹茶之需,江南一带的人,叫它“梅水”。从前有竹枝词云:“阴晴不定是黄梅,暑气熏蒸润绿苔。瓷瓮竟装天雨水,烹茶时候客初来。”你看,任何时候,我们对于生活永远抱有乐观与热情。
过了芒种,和夏至也越走越近了。日子向前迈着步,那就看石榴花开。石榴又名安石榴。蒙蒙细雨之日,朱花如火欲燃,可以舒书窗午倦之眼。“安石榴明”醒目提神,到了啥时节看啥花,生活是多么有趣快乐。
蔡体霓-刊于2023年6月6日《今日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