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阅读的快车
蔡体霓人文读书随笔
难忘老同事

近来十分想念曾经一块儿工作的镇海老同事。

我从镇海电厂退休将近十年了,开始几年住在宁波,不时去厂,还遇见老同事。后居上海,算来已有七年了,也不大去厂了,有事只同退管办的小周、小张通电话。

在同一班组,二十多年从未分开过的老同事,有两位在我退休后,也陆续退休了。当年与我经常搭档干活的王尔宁师傅,是位复员军人,常跟我说起部队里的事,为人很正直,他住在电厂家属区,父母住在镇海城关,父亲是位离休干部。干活时,遇到难题他会设法解决。有段时间,我住厂区宿舍,厂休日,我俩一同骑车,他带我熟悉城关街巷。另一位周光伟师傅,高个子,柴桥人,是位木工,会做宁波传统的木器活。我请他做过自家老屋的客堂木横窗,他根据我描述的式样尺寸,很快就做出来了。我拿回家两面一插,不差分毫。周师傅还是工会小组长,1998年4月,我去厦门疗养,因次日宁波乘火车时间有变,他竟特意从镇海来我鄞州家里通报。

后来,班组里来了位青年职工,名叫陈旭东,家住骆驼桥,年龄约比我小二十岁吧。他从骆驼中学毕业,考进湖电技校。旭东为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和他同进一扇门,他会礼让长者先行。他是位电工,但他常跨工种来帮我干活。我们经常在一起,无话不谈。他喜读书,藏有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全集》。送给我《毛泽东诗词手迹》一书,毛边纸的,很珍贵。我亦从上海买来画册送他,至今留下美好的回忆。

同班组的王瑢和赵华华,是两位女同事,为人大方随和。我的许多拙文都是她俩在班组的电脑里打字成稿,有时发稿到宁波或镇海,也多请她们承担。有一次为邹元辉的长篇历史小说《雄镇海战》写书评,已与《文学港》约定寄稿日期,我拿了将近八千字的文稿请赵华华打字,她赶在下班前打完发稿。

半个月前,电厂同事姚秉荣打来电话,说已与浙江省电力作家协会联系过了,请杭州那里将协会期刊《东海潮》寄给我,要我上海住址报给他。当年,我们都是电厂文学协会成员,秉荣谦诚有礼,与我一见如故。

同事间有了共同的兴趣爱好,会走得更近。政工处的朱坚师傅,与他在一起,可说上半天的话。他主编的《镇电家园》,每近截稿日,他都会来电告知,问过我是否有稿。好几次的冬日年会夜餐,我因住在鄞州要先行离席一步,他都送我至车站。一次在镇海渡口那里迎着寒风,待我上了车他才走。

还有石里龙、董英姿,是负责文学协会的,有什么活动总想到我,好几次同他们一起去杭州参加省局组织的文学活动。经常交往的小王,我习惯称她晓晖,在厂区相遇,总要停下自行车说些写作的事。她的先生在我隔壁班组上班,有时,他会拿一张《今日镇海》,站在门口叫我:“蔡师傅,今朝报上有你的文章。”然后将报纸递给我。

我常想,这辈子当工人真好,大家在一起互帮互助,重情重义。

蔡体霓-刊于2023年7月5日《今日镇海》

Copyright © CAITINI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 caitini@126.com
沪ICP备2001418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