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阅读的快车
蔡体霓人文读书随笔
一个村庄的岁月往事

潘火桥蔡氏宗祠入选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8年度十大新发现”。蔡氏家族从始祖落户鄞东算起,已有900多年历史,子孙浩繁,近几个世纪以来,已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外。1935年编就的24册《蔡氏宗谱》做过十分详尽的记录,史料十分丰富,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气象、民俗、农技、艺文等方面。

蔡氏宗祠的规模鄞州称首,它建于清同治年间,坐西朝东,男女两祠共建。主轴线为男祠,有门厅、戏台、正厅、后殿及两厢,正厅五间二弄,前卷棚九檩抬梁式硬山顶结构,雕刻精细,彩绘丰富。南轴线为女祠,有门楼、前厅、后堂,装饰雕刻稍逊。该布局是观念发生变革的时代产物,男女共祀为现存宗祠所罕见。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将目光转向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那时,上海一埠执商业之牛耳,为全国之中心地,开中西互市之先声,握东亚贸易之枢纽。其时,“宁波帮”在上海已颇具规模。潘火桥之蔡氏族人因生计所趋,迁居沪上者日增一日,据当时统计,已有数百余人,而其中一半有所建树。在此背景下,有几位实业界的蔡氏宗人遂于1921年1月1日热心组织“蔡氏旅沪同宗会”。数年后,印制会刊。可见同宗会在沪活动频繁,在当年宁波同乡会里是有所作为的。几位发起人在刊物的序言里道出深深乡情:后来者偶然唯因职业之不同,平素不相谋合,致日久情疏同路人,同人等有鉴于此,于是几经筹划设立同宗会。恐言而不行,行而无记,所以每事每物一一记录不敢有忘,辑成一刊……刊物中还辑录了家族的内部关系及先代在文艺义行善举方面的一些资料,以便后辈诸人,得知家族之渊源,怀其先列惜其家声,为后世表率,为家族争光荣。

潘火桥蔡氏不但在鄞东为大族,在旅沪“宁波帮”中也颇具影响。族人蔡楣卿创办的“蔡同德堂”,意为同心同德,原开设于汉口,清光绪八年(1882年)迁到上海,在当时的抛球场北面(即今河南中路455号,1975年又迁至现址南京东路320号)开业。该药店以“鹿鹤寿星”为商标,制售各种中成药以及中药饮片,经营品种齐全,备货充足,选料考究,配制认真,为上海地区四大中药老店之一,是中华老字号。今经南京路步行街,见“蔡同德堂”,存照于此。

当年,数次担任蔡氏旅沪同宗会会长的蔡体鳌先生,开设有“蔡仁茂号”,在上海多处有其产业,其中经营的“蔡仁茂玻璃店”称誉上海。他撰文“本会缘起”,谓之“鳌客游歇浦三十有七载,德薄能鲜愧无建树,幸庇先人余荫,至有今日,每兴客地收族之思,略尽是亲必顾之义”。会员分布于市内各处,多数从商。

这里,暂将通讯录中族人开设的以蔡姓为号的商铺列出一部分:百顿路蔡甡记药房、新记浜路蔡得胜金团店、公兴路蔡兴记洗衣作、蔡复昌刨花店、菜市街蔡和记成衣店、蔡余森号、里虹口蔡瑞记钟表店、宝山路蔡顺兴号、欧嘉路蔡元茂号、菜市街蔡德兴号、蔡和镛的杨树浦祥泰木行、蔡同伦泗泾路瑞隆颜料号……其中,不乏活跃于沪上实业界的人士。

蔡氏旅沪同宗会会址设在上海虹口区天潼路,同宗会设一正两副会长。又设立“评议部”与“干事部”。会董分甲乙两种,甲种为会长体鳌,乙种有四位,分别是和镛、同源、同伦和同茂,均有自家商号。会长所率的执行部下有总务股、经济股、文牍股、交际股和宣讲股,限定人数,分工明确。其中文牍股每年会同总务股、调查股编制全体会员题名录分赠各会员并专管各类文书。交际股专任联络同宗及各界事宜和征集会员劝募经费等事。调查股专司调查旅沪同宗确实状况及有关会务之事件。宣讲股负责宣讲通俗民生事宜及宣讲本会宗旨。还制定了同宗会简章及办事细则。

值得一书的是,又成立了“蔡氏旅沪同宗储才学会”,重视教育,使本族赴沪子弟均有享受助学之权利。该会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培植有方,则向荣有日,所望同宗人士慷慨解囊,勉成斯举,使吾族子弟皆得朝锻夕炼蔚为有用之才,则吾族之兴为不难拭目俟矣。尤引人注目的是储才学会章程第十条,“本学会以普及教育起见,试办伊始,以初高及中等教育为主旨,待后经费充裕再行推及至大学,假如每年经费有千元者,则另行分配。”第一条为“初级走读生十五名,每名十元计(男女兼重)。”其他依次资助的是:孤儿院生、高小寄宿生、中学生或师范生、专科生。条例里特意指明男女同受教育,令人感动。百余年前,这种男女平等的理念,体现了“宁波帮”进步而不保守的特点,难能可贵。

同宗会开设的“惇叙银行”惠顾同乡,利息从优。启事称凡吾同宗如有汇款至甬,手续费一概免费,以联感情而敦睦谊。

村人没有忘却这段史话,回望之中不胜感慨。

蔡体霓-刊于2024年2月19日甬派《四明文艺》

Copyright © CAITINI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 caitini@126.com
沪ICP备2001418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