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州,说去就去。5月18日上午,全家6个人在上海虹桥站乘上高铁,只有26分钟的时间就到达苏州站了。
我曾来过苏州两次,一次是1970年7月,另一次是1977年10月。时隔多年,这次出了苏州站,举目望去,天空还是那么的辽阔,早就听说了,苏州的古城区域仍保留着原汁原味。随风飘来淡淡的香气,一个老婆婆手端着竹匾迎上来,说:“白兰花珠珠花要伐?”乘上地铁,两站路就到察院站了。那里就是观前商圈了。观前街仍觉是过去的模样。此街当年在苏州最为繁华。现在,在观前街商铺的后面,并行着一条步行街,较宽阔。再朝前走,就看到玄妙观了。
玄妙观处城之中心,其南为观前大街,而对正山门者为宫巷,玄妙观相传为阖闾故宫,观创于晋咸宁时,本晋真庆道院,唐开元时称开元宫,宋祥符中更名,天庆宫,至元时即时改今名。进内,感与宁波城隍庙相似。过了玄妙观,左拐见一大街,名为临顿路,周边有纽家巷,肖家巷,大儒巷,悬桥巷,菉葭巷,这些小巷子里,白墙小院,户户有住家,朝里张望,见客堂木门浅紫色的,一位阿姨正在公用的灶桌上切菜。路上行人较少,时有自行车从身边擦 过。有的人家在门口放只油锅,在卖萝卜丝饼。有个阿姨在墙边用彩色的漆在涂圆形的纸扇,又盖一个刻有“苏州”的章。正看着,老婆讲,你怎么尽爱看这些小街小弄。我说,在路上慢慢地看看,有时候会偶然发现意想不到的兴味。
在一条叫“曹胡徐巷”的一户人家门口,见摆有扇子的小摊,遂购折扇一把。扇面为“拙政园”彩图,另一面是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都是印上去的字,不过,只要读上此诗的第一句,就晓得这就是苏州。又经中国昆曲博物馆,数步之外,又见苏州评弹博物馆。这里,已步入平江历史街区了。
过了小石桥,就是平江路了。一面尽是店铺,一家接着一家,琳琅满目,还有夹杂在店铺间的幽静巷弄。另一面是石栏,平江河岸边的民居。河中见鱼,水平如镜,粉墙绿荫倒映其中。老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又有多家商铺出租汉服,姑娘多有借穿的。
稍提几句“平江”的来历。秦置会稽郡,后汉置吴郡,隋置苏州,苏州之得名于此。宋为平江府吴郡,为两浙路,后为浙江路,元为平江路,属浙江行省,此苏州之所以又称平江。沿着平江河旁走,经横跨河上的“胜利桥”,宋《平江图》中名积庆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胜利桥。原系石拱桥,保护整治时考虑行舫方便,孔高增加三踏级,做成花岗石平板桥。
午后往宾馆走,经凤凰路,远处见双塔,从前枣泥饼的食品圆桶上就是印有双塔彩图。看到指示牌上写着“吴作人艺术馆”,近旁的临顿路上有“状元博物馆”。一路所见,有顾颉刚故居,郭绍虞故居,顾麟士故居,沈德潜故居,多为文人雅士。过了十全街,找到了在带城河路上的宾馆。登上5楼客房,正靠路旁,在窗边极目远望,可谓万瓦如鳞。
宾馆与网师园一箭之步。我们预约了夜花园的票。网师者,渔夫也。锄云,销月。网师园进门的院子里,一左一右,有着这样两块砖雕,饶有童趣的口气。院内假山,全部以云头皴手法堆叠。夜间游园,可欣赏5档小节目,分演于厅堂假山间,有竹箫与古琴合奏《姑苏行》,评弹与评话、昆曲为《牡丹亭》的唱段。网师园其实是不大的,记起陈从周先生在《说园》里说过的几句话:“园林建筑之空间,隔则深,畅则浅,斯理甚明,故假山、廊、桥、花墙、屏、幕、槅扇、博古架等。皆起隔之作用。”游园之中深得其味。回到宾馆,见电梯的地毯上印着大字“倷好”(你好),觉得苏州话蛮软糯的。
次日天刚亮,我外出散步,在菜场向一位苏州爷叔问路,我说“谢谢”,他回我:“勿碍格!”。沿路多见面馆、茶楼、河巷,还有“王氏烧饼”和百年老店“近水台”汤包。又见几辆载客的人力三轮车驶过。
随后去苏州博物馆。此馆由贝聿铭先生设计。走进博物馆,感觉走进水的天地,上上下下,盘旋于水间。有着苏州“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之风韵。有一展厅,为苏州名望顾氏家族所捐物品。多为收藏或自家制作的玉器、纸扇、字画和文房之物。有两把白玉柄扇子,一为“南院西风”,另是一叶小舟于山水间,文静平和。一些玉雕物件,多为瓜果菜蔬之类,巧夺天工,惹人喜爱把玩。曾看过晚明文震亨的《长物志》,作者为文徴明后代,书里专讲苏州人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里面讲到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和香茗。这些平常之物,他们就是喜欢摆弄一番。
到了苏州,苏式面不可错过。汤面分为红汤与白汤,浇头如虾籽茭白、虾仁蹄筋、糟溜鲈鱼片,拌面有姜松虾子拌面、蟹粉虾仁拌面,还有清脆萝卜、姜丝、麻辣鸡丝这些佐餐,总有几十样,对于吃,苏州人有着食不厌精的习性。午后在拙政园近旁的茶室喝茶。此茶室置于民居之中,矮平屋,前门无标志,室内多是旧物,墙上贴着小孩子画的图片,亦可设小茶桌于后门的河边,或一座傍河的亭子里,戤背的小竹椅子。岸边树木杂草花卉,似少修剪,倒有几分野趣。河水清澈见底,那巷子叫“焦言浜”,茶室后门边钉了块尺把长的小木牌,称“不皂茶室”。在亭子里慢慢地喝了几盏茶后,又去巷子里转转,见院门半掩,洁而清静。
傍晚时分回沪,乘地铁往火车站。沿西北街走,看到北寺塔还在原来的地方,高耸入云。
蔡体霓作于2024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