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玩的年龄。过去,上海闲话里有句游戏俗语,叫“乒令乓冷起”。就是多人分两队游戏时,以猜枚的方式确定两队人数的分法。如有小伙伴说:“大家勿要争怎样分法了,一道乒令乓冷起”。猜枚的方式是,游戏者全部围在一起,同时将手掌伸出,以手掌心向上和向下猜枚,如手掌心向上和向下数相同,即以手掌心向上者为一队,向下者列为另一队,再开始游戏。如一次出掌没能达到目的,则继续进行,一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出掌时大家齐呼“乒令乓冷起”,当念到“起”时一齐出掌。那么为何叫“乒令乓冷起”呢?一般认为“乒令乓冷起”是砸碎玻璃的响声,“乒令乓冷起”就是把支离破碎重新结合在一起。这当然很有趣,儿时常常带着笑声,叫“乒令乓冷起”的时候,多有参次不齐的,但最后一个“起”,都会努力合拍。
说起来,距今也有五、六十年了。那时在弄堂里,玩的时候,总是一伙小朋友。有个游戏叫“造房子”。最通常的一种是在空地上划出一个长方形的游戏场地。再将这块场地宽边一分为二,长边一分为四,这样游戏场地被划成8个小方格,编上序数号。在最后一格或以“井”格,每小格几再任意写上数字,这是用来计分的。参赛者先将一小石块或其他小物件,掷入第1格,人以单脚独立的方式跳进第1格内,再用着地的脚将小石块踢入第2格,再以单脚跟入第2格。
“造房子”的游戏常会引来不少大人的围观。游戏中,大家依次完成前7格编有序的格后,再将小石块踢进最后一格,并以小石块在最后一格的小格中所记分数积分,以积分多者为胜。这个游戏男孩女孩一同参加的。
单是男孩子参加的游戏,如“打弹子”,女孩子几乎看也不看。这是以直径约1.5厘米的玻璃弹子为玩具的儿童游戏。有较强的技巧。小时候,在弄堂口那里玩“打弹子”,因为那里没有石库门对着弄堂对面的“灶披间”后门。先在场地上划出一个一面靠墙的游戏场地,丙人或两人以上各备弹子一枚或数枚,先后扣分别将弹子掷墙壁,通过弹力将弹子弹到场内,如弹子弹出场外,捡回后放在近墙的固定点上,并依弹子弹到有效场地范围最远者打弹。打弹子的方法有讲究的,将一手握成拳状,拇指伸入拳心,弹子夹在食指与拇指指甲之间,将拇指弹出,弹子即被弹出,击中他弹为赢,如末击中,再由第2名击弹。这些玻璃弹子有称作“花弹”或“夜壶弹”“玻璃弹”的,有的玻璃弹子已打的都是芝麻粒大的小洞,中间的玻璃花芯也看不清了。
还有一种儿童游戏,即抽打陀罗。这陀罗大多木制,将木削成1寸多长的尖锥状,用鞭子抽打,使之旋转。因其只有在不停地抽打之下才能保持平衡旋转,在宁波话里亦有称它“打煞坯”的。儿时,我特意花了5分钱请木匠做了一只陀罗,他在尖锥处嵌了一粒铁弹子。现在想想,儿时该玩的,要尽情地玩啊!
蔡体霓作于2024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