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儿子的书架上发现《巴黎速写》这本书。这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为“作家与城”系列中的一本。作者是法国的乔里一卡尔﹒于斯曼。于斯曼的父亲是一位荷兰裔石版画艺术家,母亲是一位法国小学教师,他于1848年2月5日出生在巴黎絮热街16号,1907年5月12日在位于圣普拉西德街31号的公寓中去世,两处地址都在巴黎的第六区,这一街区中如今有一条以他命名的“于斯曼街”。
这座耳熟能详的城市,在大师的笔下,给我们带来历史的气息。书不厚,有几个专题,每个专题下有若干短文,说几个有趣的话题,如《巴黎人物志》、《风景》、《幻想与角落》、《静物》。人物志中所记人物并非名人,看几个小标题就可知作者所关注的是市民生活。他们是公共马车司机、洗衣女工、揉面工人、卖栗子的 人、理发师等。
卖粟子的人,“他的肚子对着火炉,脸颊迎着风,让金黄色壳的栗子在带窟窿的平底锅上反复跳跃,或来回翻动在褐色粗布下用文火烧着的板栗!”看揉面工人“一下下地使劲拍打着松软的面泥。吭!吭!吭!拍!拍!吭!……发黏的面就像一条一环接一环的游蛇,在他们的拳头下扭动!他们的身上汗流成河,球状的肱二头肌在手臂中跳跃,大颗的汗珠在前额凝成珍珠,吸收着太阳穴处堆积起来的面粉。”其实,日常生活最为美妙,看巴黎以前的理发师“快速地把你从上到下地摇晃起来,把他的胡子倾斜向你的前额,对着你的脸吹气,对着镜子里检查剪过的毛发是不是长度一致。他于是开始这里那里地修修剪剪,又重新跟你的头玩起了捉迷藏,他紧紧按着你的脑袋,仿佛要把它压到肚子里,以便更好地评判自己理发手艺的效果。”这些市井风情,令人一乐。
看《巴黎北部城墙上的风景》,文中道:“从城墙的高处,我们能瞥见巧妙而又震撼人心的风景,……几个小山丘从中间鼓起,上面一群吵吵嚷嚷的孩子举起用旧报纸制作的风筝,风筝上装饰着商店大门和桥口分发的广告彩画。”又描述远望的景致:“暗红色瓦片的小茅屋环绕着玻璃般清透的湖水,不远处,巨大的双轮货运马车挺起系着铁链的上膊,在这里隐藏着一曲巴黎郊区的田园牧歌”。有篇《中国路》更想一看究竟。有些片段味道还是蛮浓的。“这条街还是保留了一条乡间小道的愉快面貌,被小花园和小房子着上鲜亮的色彩。”还有一个小菜园,里面有开浅黄色小花的笋瓜、一些酸模和卷心菜的方块地。而这条街,只要落出一线青天的时候,隐约露出红色和紫罗兰的几角房顶,走着走着,时而弯曲,时而扭转,时而爬坡而上。与中国街汇合的有一条路叫启程者街。
《咖啡馆》所指的是巴黎北站附近的飞鸟咖啡馆。作者有着十分细致的打量:“大厅的布置很奇怪。镶着扣子的深棕色皮质沙发上方,是两个玻璃柜,灰色的木头构架上描画着淡蓝色线条,一直高到天花板,从上至下都填满了涂了油彩的鸟类标本。”咖啡馆里的那些酒保,见有人要酒时,便抛出一句拖长声的“给”。
作者谈音乐,在《<唐怀瑟>序曲》中,笔致轻松风趣。“黎明升起了,踌躇不前的天空开始露出白色,就如被竖琴白色的音符涂抹,那些点缀其中的蹑手蹑脚的色调,最终下定决心,在一片华丽的颂歌中,在定音鼓与铜管乐器喧哗的华丽中竞相闪耀着光辉;太阳升起,如喇叭散开光束。”好像此段曲调正在耳旁响着。
看过《巴黎速写》,记取点滴。
蔡体霓作于202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