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阅读的快车
蔡体霓人文读书随笔
初夏晓风,悠悠看西湖

挑一个地方,举家去旅行,就想到了杭州。我们的主张是从上海南站乘慢车沿老的铁路线赴杭,在西湖边的酒店住上一夜,在西湖边悠悠地漫步,随意地看看四周的景,找湖畔的茶馆喝喝茶,吃一些湖边的特色菜肴。

那天上午,多云的天气,太阳时有时无。火车的速度其实也不慢,就是停靠的站多了几个,途中又有几回的暂停。座位就是原来的卧铺,走廊上的车窗下,将靠壁的凳子放下来,坐在那里,望着窗外,大片葱绿的田野,清清的河流,白墙黑瓦的农舍,安静地擦身而去,广阔的天空一大块一大块地向后移去。思绪在这个时候,真是自由地飞翔。

看看想想,车至长安镇站,亦觉亲切。近年来多乘动车、高铁往来沪甬,久未到此了。比起急急忙忙、走马观花,还是在这种火车里待上几个小时为好,这是使自己的心情体验到无限悠久的几个小时,真可谓千金难买啊!见远处月山影,记起郁达夫先生《临平登山记》中的首句:“曾从沪杭甬的通车去过杭州的人,想来谁也看到过临平山的一道青嶂。”他觉得这好像给你一个信号,接下来在杭州可见到真正的山水了。

到了杭州站,拿了手机摸路,约刻把钟,达酒店。酒店原在网上预约,设施简单,价却不菲,上了二楼,推窗一望,马路对面为一小道,直看过去,湖面如镜,可想地段并非一般。一番安顿,已是午间,穿过对面小道。此小道短短一段,名谓花园弄。到了湖边向左一看,即是一景“柳浪闻莺”。亭中石碑上所刻的四字是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题的。沿湖一带,正是一步一景,步步有文化。

我们朝着右首漫步,远眺保俶塔,见塔尖削倚天,亭亭玉立,曾闻“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恰如其分。描述西湖之美的文字,不计其数,这里不来多嘴了。在湖边稍一辨认,新建的雷峰塔正与宝俶塔相望。多年前,我去过雷峰塔,乘了四周透明的电梯上去的,每层有佛教与传说的金色绘画。地下层有原雷峰塔倒坍的旧砖瓦,四周悬吊着电视机,放着现代的舞蹈,白娘娘挥舞着白色的水袖。想象力太美了。

环湖的游览车满载着客,一辆辆迎面从身旁急驶而去。我们走到知味观,上了二楼用餐。一个大饭厅,人声鼎沸。服务员将我们导入一圆桌,有味菜名叫“油炸葱桧”,放在菜谱首页,倒也好奇,一尝,原是薄薄一层面粉裹了油条,忽恍然大悟,此“桧”乃“秦桧”,要将他投入沸油以解心头之恨。还有一只“火腿丝莼菜汤”,清谈的汤色,爽滑清香,感着了西湖的气息。

乘上游船驶发小瀛洲。在湖上环顾四周,山水依旧,又有层层新貌映入眼帘。登上小瀛洲,游人如织。遂跟着人流来到“三潭映月”的所在。见小石塔三,鼎畸水中,昔人谓三潭深不可测,建以镇之。旋即上船离小瀛洲,经湖心亭,心中默背张岱《湖心亭小记》文中句:“天与云、与山、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二三粒而已。”从前上语文课,对此文真是钦佩至极。

船靠白堤,至中山公园门口,见一巨石,上书“孤山”二字。正门湖边,有一牌坊,题写着“碧血丹心”。我有一张很老的明信片,黑白照里就是此景,牌坊下一位女子,穿旗袍撑纸伞的背影,很静。在公园门口购一折扇,正面为西湖景,反面印着白居易词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早已耳熟能详。 沿着白堤朝着苏堤那里走,看到不少名胜古迹,还有名人雕像,或见花坛中有一铜塑老者,头戴瓜皮帽,穿长衫,黑瘦脸上挂了幅圆镜片的眼镜,手持画册,像个账房先生,其实乃是黄宾虹也。都是归家静读的引子。湖边又见俞平伯先生故居,在此小楼上读书满目湖光山色。至苏堤口,见一两层石舫,进内喝茶,舫中空荡无人,倒也清静。茶资每客百元,送一只有盖的玻璃保温杯。杯上印着某某的名字,遂问,是哪位古人。店家说是村里一个人的名字,是种茶的。舷窗外见苏堤的“跨虹桥”,满溢着诗意。

天色将暗,时有细雨,“楼外楼”新楼,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旁一老房子,实为“楼外楼”老馆子,进内见墙上挂着镜框,有周恩来总理与外国贵宾在“楼外楼”的合影。这里有太多的故事了。

看着楼外楼的窗边,想起四十七年前我坐在那里喝过酒的,真快啊!尝过西湖醋鱼,走出门外,我们全家在写着“楼外楼”的横匾下拍照留念。

蔡体霓作于2024年8月22日

Copyright © CAITINI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 caitini@126.com
沪ICP备2001418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248号